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»Pages: 1/2     Go
级别: 九级会员
UID: 1018998
精华: 0
发帖: 3320
威望: 1000 点
金钱: 240989 RMB
贡献值: 285 点
注册时间: 2019-10-02
最后登录: 2025-07-10
0楼  发表于: 昨天

如何评价慈禧太后?

慈禧太后垂帘听政、执掌晚清国政四十多年,功过该如何评价?按慈禧当时所处的国内外局面,无非就是要看“剿匪削藩,安内攘外”这两样要务做得如何?

攘外必先安内,咸丰帝驾崩后,辛酉政变,拿下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,两宫太后垂帘听政,掌握了国家大权。当时朝廷最紧迫的是要平定太平天国之乱,国策已由肃顺和咸丰帝确定,就是重用曾国藩左宗棠这些汉臣来对付洪、杨太平军。虽然咸丰驾崩,肃顺被杀,但这个国策并没有改变,慈禧是按自己夫君咸丰的既定方针执行的。果然曾国藩等汉臣不负重托,平定了太平天国,这份功劳应该有慈禧的一份吧。

接下来就是削藩,湘军百战功高,尾大不掉,似有不臣之心,慈禧恩威并施,巧妙利用了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的矛盾,成功地让曾国藩自剪羽翼,裁撤湘军,消除了朝廷的卧榻之患。并同时利用李鸿章的淮军剿灭了捻军之乱。这一套削藩剿匪,杯酒释兵权的戏码,慈禧一个妇道人家居然玩得炉火纯青,其政治手腕之高,中国历史上恐难有出其右者。再加上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,开启了晚清著名的同光中兴的大好局面。内政这一方面,慈禧可以说无可挑剔,须知她接手的大清烂摊子可能还不如明末的崇祯朝,但崇祯这个大老爷们却在煤山歪脖树上吊了。


有人说慈禧安内是不错,但那是咸丰帝的既定国策。可办洋务,对付洋人,慈禧却思想保守,闭关锁国,阻碍了中国的发展。事实真是这样吗?这里就讲一个慈禧支持兴办洋务的具体例子,可见当时慈禧的决心之坚,力度之大:

开办洋务,学习洋人的长技,首先当然要学习其语言文字,还有天文、算学等科目。因此朝廷为此专设了同文馆及算学馆,作为培养洋务人才的高等学府。招生对象是一些正途出身的举人秀才和一些下级官员。这规格不可谓不高,这一点你还真不能不佩服慈禧和恭王两位核心的决心。至于教师,当然得请洋人。但这下就惹来了巨大的反对声浪,为首者即为文渊阁大学士,同治帝师倭仁。这位大学士本来就对洋人西学非常不屑,认为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的微末之学,现而今还要请洋人为老师,教这些举人秀才和朝廷的命官,老人家当然就愤而上奏反对。恭亲王抓住倭仁奏折中的这样一句:“根本之图,在人心不在技艺,尤以西人教习为不可。天下之大,不患无才,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,博采旁求,必有精其术者”而奏报慈禧太后。

倭仁这道奏折,用的还是那套我大清地大物博,无奇不有,也必有精通天文和算学人才的说辞,目的在于阻挠开立同文馆。慈禧太后为了打压反对派,下旨由倭仁去延请天文算学教习:


“倭仁原奏内称:天下之大,不患无才,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,博采旁求,必有精其术者。该大学士自必确有所知,着即酌保数员,另行择地设馆,由倭仁督饬讲求,与同文馆招考各员,互相砥砺,共收实效”。

在这道谕旨中,慈禧和恭亲王对倭仁开了个玩笑:你倭仁不是说大清很多天文算学方面的人才吗?那现在命令你推荐几个人过来教课,由你来当班主任。


倭仁一看圣旨,顿时傻了眼,连忙跑去面见太后,说自己奏章里只是随便说说的,并不是真的认识这方面的人才,还请太后皇上收回成命。其实慈禧和恭王都知道大清国根本无此类人才,倭仁又如何请得到。但不如此又怎能堵住反对派的嘴呢?尤以倭仁身为同治帝师,身份十分尊贵,惩戒了倭仁,其他人自然噤声。果然倭仁最终上奏认错,请求开缺了事。


此事说明清末洋务慈禧是有大功劳的,而曾国藩李鸿章师徒只不过是具体的执行者而已。
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»Pages: 1/2     Go